在德语中﹐墓园是“宁静之地”的意思。因为墓园给人特别宁静的感觉,一些附近的上班族经常利用午休时间,来这里散步、小憩,呼吸新鲜空气。

德国大多数墓园坐落于城市腹地或周边地带。可能正因为如此,德国墓地的设计和植被的布局格外讲究,成为德国墓园文化特有的一个重要指标。德国一共有3万多座墓园。它们的地理位置,四周公宅环绕,有的餐馆和理发店干脆用“墓园”命名,有的墓园好像是一座街心花园。穿过一扇小铁门,扑面而来的是一大片密密匝匝的墓碑,马路上的喧闹顿时被一道栅栏墙隔开,静谧和安宁的氛围弥漫四周。

墓碑的造型种类繁多,大小各异,不少墓碑经过精雕细琢,更象是一件艺术品。有的像一座小型假山,有的是一个十字架,有的做成半圆形,也有的做成长方形。墓志铭通常简明扼要,一般只有逝者的姓名、出生和去世时间。每块墓碑前都种满各式各样的花卉植物。大多是耐寒的松柏﹐深深浅浅的绿色中点缀着鲜花﹐再摆放一些小的雕塑。

德国墓地文化有几百年的历史。16至17世纪,坟墓不过是在掩埋棺材的上方立一块墓碑,追求大和豪华﹐以显示身份地位。墓碑上也会记载死者各种资料。从17世纪中叶起,人们有意在墓园里种植植物,此举主要是为了祛除尸体的腐味,纯粹是从卫生角度考虑的。现在﹐德国墓园文化越来越专业化﹑公园化,也有专门设计墓地的工程师和设计墓园景观、植物的花卉师。

大多数墓地的设计都会遵循达文西的"黄金分割"原理,花卉、植被、装饰品和墓碑的种类、造型和比例都有严格的专业要求。有些逝者的亲属还会要求在设计中体现风水原则,不过,多数墓地的设计还是以整体的美观、和谐为目标的。多数情况下,逝者家人都会和负责墓地设计的工程师、花卉师作事前的沟通,主要是告知逝者身前的特殊偏好和愿望,例如,他比较喜欢的植被或者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一般情况下,一块墓地会用60%的面积铺设草坪植被,用25%的面积种植墓地的边框植被,余下的15%用来栽种需要经常更换的花卉植物。大多数逝者家属都会请专业人员主持设计,之后的养护工作则委托给花卉师护理,也有的家庭是自己亲历而为。

墓地设计和制作因为选材和要求的区别,价格所以差别较大。墓地维护的价格相对固定,维护一块火葬墓地的年平均费用约为120 -210欧元,土葬墓地的年维护费在180-300欧元之间。花卉师除了定期修剪植被,为花卉施肥浇水,还要在冬季来临之前,给墓地的植被做防冻保护,第二年复活节前在替墓主更换新的花卉植物。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德国祭奠死者的日子,德国人认为墓地是逝者安息的后花园,尊重逝者愿望、满足家人情感是他们最重要的职责!

奥尔斯多夫墓园(Ohlsdorf)

位于德国汉堡的奥尔斯多夫墓园(Ohlsdorf) 被评为德国最美的墓地。Ohlsdorf墓园建于1877年,已有130多年历史﹐占地391公顷,据称比纽约中央公园还大﹐这里安息着150万各种民族,各种宗教的人。

墓园中有3.6万棵树木﹑800座雕塑﹑15个池塘和12座a小教堂﹐还有2800张长椅供人休息。绿树成荫的墓园,有450种绿叶和常青树种,小湖和小溪,以及众多鸟类,而且交通方便。

墓园专门铺设了自行车道﹐供人休闲锻炼;有两路公共汽车从城里开来,在环绕墓地的4公里路上有大约20个停车站,方便人们去墓地的任何一个教堂和礼堂。墓园管理方介绍﹐每年来这里的拜访者多达200万人。墓地还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比如文学﹑天使﹑名人等主题墓地游﹐还有为鸟类爱好者提供的观鸟活动等。

圣马特纽斯墓园

位于柏林南郊的圣马特纽斯墓园,仿佛森林公园一般,静谧、安宁,时而有鸟儿发出悦耳的鸣叫。一条条小径穿过墓园﹐路边还设有木凳。

一块墓地大约4平方米,墓碑设计有的传统写实﹐有的抽象现代,没有雷同的。每块墓碑前种有各种花草树木。大多是耐寒的松柏,深深浅浅的绿色中点缀着鲜花,再摆放一些小的雕塑。

墓园里还设有咖啡馆。咖啡馆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怀念逝者,联络生者的地方。一些读书活动、教会活动也在这里举行。一些途经此地的行人,也会在此喝上一杯咖啡,享受宁静的氛围。像这样的墓地咖啡馆目前在德国已有10多家。(文章转自中国殡葬协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