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里的名句。意思是说世上的很多东西重要的不在体量而在质量,真正的价值不在物品本身,而在于人所赋予它的含义。那么墓地和墓碑的真正价值又在哪里呢?
记得9年前我接受我的家乡河北省张家口人民公墓的委托为他们设计一个艺术墓区---主要是艺术墓碑,当时负责公墓的侯主任(后来我们成了朋友)向我阐述他们的需求(也是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时说:第一,要大;第二,要高。
其实不止张家口,中国北方几乎所有的公墓,或者说几乎所有的消费者对于墓碑的需求基本上都是这两个条件。按照这种体量至上的思维方式去看,其实他们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条件:第三,要厚。只是大部分消费者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商品,思维方式都趋于平面,很少有人能立体地考虑到厚度,这也就给商家留下了做手脚的余地。所以你去一些北方的公墓,你会看到一些很高很大但是很薄的墓碑,薄的不成比例,甚至还有会被狂风吹断的事。那么为啥不做厚一点结实一点呢?原因很简单,消费者们还有一个不用说大家都会明白的条件:要便宜。厚了,成本就会提高,就不能便宜,或者就会影响公墓的利润了。
受北方人喜爱的有厚重感的墓碑
明白了吧?做陵园公墓生意,发展初级阶段的价格构成是:
1,土地;2,墓碑;3,管理费---这个只有一点点,几乎可以不计。
既然是卖土地,那么当然就是多多益善喽!对于消费者来说土地面积越大,越能显示出TA的气派----啥叫土豪呀?对于商家,一下子就可以收很多银子,何乐而不为呢?很少能有商家会想到将来土地卖完了怎么办?当然有的陵园很大,几十年也卖不完......错了!只要有人买,总有一天会卖完的!更没有消费者会想将来陵园的土地卖完后没有收入了,谁来,靠什么,为我们管理我们的墓地?
其实,好的墓地的价值不仅仅是土地和墓碑本身,还有很多其他条件。比如:交通是否方便?环境是否优美---你来祭祀扫墓这里的环境能否使你心里舒服?逝去的亲人每天或者说永远都在这里,你觉得他们的家园如何?还有更为重要的:管理得如何---亲人的骨灰安葬在这里是否安全?会不会被盗?将来又会怎样?
长春华夏陵园更重视管理和服务
常常有人将墓地说成是死人的房地产,这种认识似是而非---房地产你买的是所有权,墓地只有使用权;房地产你可以转卖甚至可以频繁搬家,而墓地既不能转卖,而且若非极其特殊的理由是很少有人搬家的。
墓地当然首先有其埋葬遗体或者骨灰的功能性的一面,但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人对墓地和墓碑的需求是和人性紧紧地连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坟墓的人文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物理功能意义。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总想多吃多占。当了皇帝的就修建巨大的宫殿和陵墓;有钱人大都修建豪华的住宅和墓葬。岂不知巨大的宫殿和豪华的住宅不能永住,巨大的陵墓引来盗贼,豪华的墓葬终为平地。
人的另一个本性是追求永恒,虽然明知人生是有限的。人哪怕含辛茹苦也总想留下子孙,有权力的想留下权力,有财产的想留下财产、有思想的想留下文字,什么都没有的想留下名字......总之谁都想在TA过往的世界里留下一点印记。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笔者为父亲设计修建的墓碑
于是就有了墓地和墓碑。墓地不仅仅是用于埋葬遗体或骨灰---一具遗体所需 要的土地有1x2m、一柱骨灰所需要的空间有0.3x0.3x0.3m就足够了,可是人们还是要修建大墓、豪华墓,显然那是为了显示他们的权势或财富。
然而当人类进入了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有钱又有教养而不任性的人,不再通过修建大墓豪华墓来显示自己的财富。所以你在美国和日本的现代公墓就很少能看到很大很豪华的墓地和墓碑。因为他们认为去世后还去占有过多的资源(无论是保留遗体还是修建存放遗体或骨灰的巨大设施)是一件可耻的事。这和经济能力无关。但是另一方面,在墓地缩小墓碑变小的同时,环境更美了,墓碑也更加艺术化个性化了!这就是小型艺术墓诞生的时代背景。
日本玫瑰园的小型艺术墓堪为经典
日本最早的小型艺术墓从1995年玫瑰园的诞生开始。中本隆久先生不满于日本的传统墓园和墓碑,到欧洲各国去考察,在瑞士的洛桑陵园得到了启示,回到日本和工业设计师出身的宫崎邦英先生一起十年磨一剑,创建了玫瑰园,也开创了小型艺术墓的先河。
现在中国国内有将建墓园比喻成盖房子、安装墓碑比喻成摆家具的说法,在我看来这种说法似是而非,有点重环境轻主体、重园区轻墓碑的倾向,不说是本末倒置也没有将陵园的主要商品---墓碑有机地放在其应有的重要位置。的确,若从经营者的角度考虑,当然陵园是主体,可是在客户看来首先还是墓碑最重要,墓园只是墓碑的环境。
设计师和他的作品小型艺术墓
不可否认玫瑰园直接受到西方墓园特别是瑞士墓园的影响。但是中本会长和宫崎先生的创造性是显而易见的。西方的墓碑很艺术但不小型,因为至少有一半都是土葬---很大一块墓地弄一块很小的墓碑似乎有点镇不住气场。而日本99.9%火葬,不需要多大的地方,而且土地昂贵寸土寸金,所以这位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就将工业设计的经验---功能与外观兼顾这一特长发挥到墓碑设计中,再小的墓碑也要具备墓碑应有的功能。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墓碑了吧!
这些和员工胸牌一样大小的小铜牌,上面刻着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日---虽然文字不多,却是他们最起码的生命的信息,证明他们曾经到这个世界上来过,生活过;后面的空间则安葬着他们的完整的骨灰:直径15cm、高30cm的骨灰筒,只要将骨灰研成粉末是可以全部容纳的。这样的墓葬每平米可以安葬36人的骨灰,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节地的墓葬(当然还有比这个更节地的散骨---海葬之类,但那就不能保存骨灰了,而这个呢,必要时还可以改葬),小铜牌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墓碑了吧!
这些都是中本隆久会长和宫崎邦英设计师的设计、实施、发明创造。有趣的是还有并非策划设计而是歪打正着的小型艺术墓呢!
高度只有30cm左右的小型艺术墓
这些小巧玲珑精美可爱的超小型艺术墓受到了东京普通市民的欢迎。可是,说来可笑,这些本来是宫崎先生为宠物设计的墓碑。当时玫瑰园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在园区的一角开辟了一个宠物墓区,还没来得及开卖,就遇到了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生性危机意识极强的日本人一下子就攥紧了钱包,有钱也不敢花。来到玫瑰园看墓的人们一眼就相中了这些“最小的墓碑”。于是,原本应该属于宠物们的墓碑就成了世界上最小的小型艺术墓。
几年前福寿园国际集团旗下的合肥大蜀山人文纪念园在面临土地枯竭的危机时巧遇了玫瑰园。日本的背靠背的墓碑排列方法、小型艺术墓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受到启发脑洞大开,回去立刻学习模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为了进一步学习玫瑰园的精髓,他们又和已经退休了的玫瑰园创始人中本隆久先生以及宫崎邦英先生签约,请这两位年逾古稀的老先生来一起设计打造水平更高的以节地葬和生态葬为主的主题墓园。和两位老先生签约的还有长春华夏陵园、上海福寿园和北京天寿陵园。相信这两位墓葬艺术造诣已经炉火纯青的老先生会将他们的巅峰之作留在中国大陆。(文章转自公众号:星之光设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